期刊简介

  本刊继承祖国医学遗产,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交流临床心得,推广科研成果,培养中医人才,理论实践并重,提高普及兼顾,努力弘扬中医学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部门: 《浙江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1-84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083/R

邮发代号: 3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6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医学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浙江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0411-8421
  • 国内刊号:33-108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医学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浙江中医杂志2013年第12期文章
  • 消风散临床应用举隅

    消风散早载于明代陈实功之《外科正宗》,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原方主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疥疮,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笔者在临证中遇到为皮肤瘙痒,皮疹所苦的患者,属于气血亏虚或者风热外郁肌肤者,多以陈氏消风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但原方中木通因含有马兜铃酸,可损害肾小管间质,可以茯苓、苡仁、滑石等代替,也可舍弃不用.现举例如下.......

    作者:李翔;卢冰 刊期: 2013- 12

  • 蒿芩清胆汤治验三则

    蒿芩清胆汤为清代名家俞根初所创,有清肝利胆、祛湿化痰之功效.笔者应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举医案3则如下.1伏暑如治赵某,男,26岁.2010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发热、恶寒10天.曾在某院查血常规: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21.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阿洛西林注射液等治疗1周,汗出热退,但继而复热,遂转笔者处治疗.诊见寒热似疟阵作,发无定时,午后热张......

    作者:王展 刊期: 2013- 12

  • 枳实导滞丸在湿热积滞证候中的运用

    湿热积滞内阻中焦,在江南一带较为常见.饮食停滞于胃肠,积久蕴生湿热,或与原有的湿热积聚后,导致气机壅塞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出现食积、湿热、气滞三者并存.治疗颇为棘手,既不能苦寒下夺,又不能辛温发散.如吴鞠通所说:“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1].本文试从湿热积滞证候的病机入手,探讨枳实导滞丸在湿热积滞证候中的运用与注意,以加深对温病“轻法频下”治疗原则的理解.......

    作者:褚忠毅 刊期: 2013- 12

  • 论左右升降理论的意义与临床应用

    中医学中气机升降理论是独特的学说.牟重临老师是浙江省名中医,他认为升降学说是超越解剖组织的中医理论,在临床上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仅次于八纲.缪希雍说“升降者,治法之大机也”,调节升降在临床上是个治疗大法.牟师对升降理论有独特见解,对左升右降的含义,提出了有关东西方位、气机通道、前后顺序、上下位居、协助相辅等五方面的认识.笔者随牟师临证,灵活运用中医脏腑的左右升降理论治疗冠心病、慢性肝病、慢性咳嗽及肝......

    作者:吕萍 刊期: 2013- 12

  • 论“塞流澄源复旧”在妇科血证治疗中的应用

    妇科血证是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症的一系列病症.包括月经病中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经断复来等;带下病中的赤带;妊娠病中的胎漏、堕胎、异位妊娠等;产后病中恶露不绝以及癥瘕所致的出血等等.古人的一些著述曾一度把各种妇科下血符合如崩似漏特点的血证统称为崩漏,导致概念含混,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崩漏不止,经乱之甚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提出崩漏为“经乱之甚......

    作者:章勤 刊期: 2013- 12

  • 运用经方辨治心悸体会

    心悸病证名早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称为心动悸、惊悸,简称“悸”.认为其主要病因为水饮,惊扰,正气虚损及汗后受邪等.心悸可由心之本脏自病引起,也可由他脏病及于心而成.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所以临床上心悸往往表现为虚实寒热夹杂,给治疗造成一定困难.笔者近年来在运用辨证施治之辨六经、辨方证、辨兼证“三辨法”的基础上结合《伤寒论》经方优势治疗心悸,取得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探讨如下.......

    作者:王悦 刊期: 2013- 12

  • “虚瘀同治”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探讨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危害中老年人生活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没有“动脉硬化闭塞症”名称,归属“脱疽”范畴.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气血阴阳亏虚,在标为瘀血阻络.在整个病程发展过程中,本虚致实和标实致虚,主次互换.研究探讨其内在规律有利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陈子胜 刊期: 2013- 12

  • 1261例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研究

    本调查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探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个体化诊疗和健康管理模式,从而对人群中的体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1资料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08年至2011年养生保健门诊患者1261例,年龄20~60岁,平均41.19±11.37岁,其中男性445例,占35.3%,女性816例,占64.7%.1.2体质判定:根据2009年4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进行体......

    作者:金明兰 刊期: 20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