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继承祖国医学遗产,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交流临床心得,推广科研成果,培养中医人才,理论实践并重,提高普及兼顾,努力弘扬中医学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部门: 《浙江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411-84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083/R

邮发代号: 3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6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医学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浙江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0411-8421
  • 国内刊号:33-108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医学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浙江中医杂志2001年第4期文章
  • 附子半夏汤与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临床征候群,发病率较高。笔者用附子半夏汤加减治疗,疗效良好,现总结体会如下。1病机管窥肾病综合征以症状上的高度水肿和实验室检验所得的高蛋白尿、高胆固醇、低蛋白血症等为主证。这些主证,中医概属为“水肿”范畴,认为由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所致。其中脾肾两虚是病机关键。脾阳虚弱则运化无力,肾阳虚衰则温化不足,致水液内停而见高度水肿;脾阳虚陷,统摄无力,肾阳虚衰......

    作者:蔡锡英 刊期: 2001- 04

  • 蟾酥入药须辨伪真

    《本草汇言》称蟾酥“通行十二经络、藏府、膜原、B32F谷、关节诸处”,因此临床上常用来开窍辟恶、解毒消肿,著名方剂如蟾酥丸、六神丸,应用广泛。由于蟾酥性雄力猛,取效迅速,因此用于急证、重证为多,而一旦使用伪品,不仅贻误治疗,甚至还会酿成败局,所以了解一些鉴别知识,对临床医生来说当亦不无小补。酥真品呈黄棕色、棕褐色或紫黑色不等,气腥,味初甜后有持久的麻辣感。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取粉末少许,......

    作者:朱震宇 刊期: 2001- 04

  • 语境制约与歧义辨析——《医古文》教学札记

    有时,在医古文中所遇到的疑难字句比较复杂,不是一般的训诂方法所能解决。如第六版《医古文》教材在论述词义的辨析时,提到了言语环境(以下简称语境)的制约作用,古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指词语的静止状态,一旦进入句子,处于使用状态时,由于受到语境的制约,任何多义词都呈现出单义性。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通过语境的分析,来辨别多义词在特定句子中的意义,来辨析歧义。这里说的语境,指的是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段落以至于整......

    作者:谢季祥 刊期: 2001- 04

  • 《本草正义》论炮制

    《本草正义》系近代著名医家张山雷所撰。张氏对中药的研究,重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文献价值,认为两书“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故撰《本草正义》7卷,收载药物285种,列两书之论于首。张氏博众众长,详加考证,又依据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入自己独特见解,不仅对诸药的性味、功效和主治作了深入阐发,而且对本草的采集、炮制和用法也有精辟论述。笔者阅读张氏《本草正义》一书,现就其中有关药物加工炮制的内容浅......

    作者:孙凌波 刊期: 2001- 04

  • 汪莲石及其《伤寒论汇注精华》

    汪莲石,为近代伤寒名家。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今人了解甚少,以致在所有辞书中,均未存有条目,只是在其他词目中,偶有提及,如《中医人名辞典》丁甘仁条:“早年从名医马文植学,后学业于汪莲石等名家”。程门雪条:“少年时从歙县名医汪莲石学”。《中医人物词典》丁甘仁条:“常与汪莲石、余听鸿……诸同道交往,博采众长”;程门雪条:“少年到沪,投皖南名医汪莲石门下,后从丁甘仁为师”。《江苏历代医人志》恽铁樵条:“多次......

    作者:戴祖铭;余信 刊期: 2001- 04

  • 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医急诊——浅析中医急诊的建设与发展

    中医治疗急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着重要的理论建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近代以至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医急诊制剂少、人才匮乏、临床诊疗规范不完善等等,其特色与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使急诊功能普遍成为中医医院的薄弱环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和中医界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开展中医急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人力、物......

    作者:杨荣臣 刊期: 2001- 04

  • 慈溪魏氏验案类编续集

    药后,痞消,寒热亦退。因左目肿痛,延眼科治疗,目疾愈后,再次来诊,予平肝养血方调理后告愈。邵国茂,男,二十余岁,业商,住董太守房。壬申(1932)年五月初十日初诊。虚体湿热,曾用辛温发汗、香燥宣透方药乏效,乃由沪返里诊视。现寒热,盗汗,胸闷,气促,便溏不爽。脉滑,舌红裂纹、苔滑,形体羸瘦。乃湿热温散太过阴伤化燥之候。治拟清热敛汗、化湿止泻。糯稻根、生牡蛎各30克,桑叶、B735豆衣各9克,淮小......

    作者:魏长春 刊期: 2001- 04